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 > 2013年第4期
编号:13171515
药用石斛规模化种植中的病害问题及防治策略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2月15日 《中国中药杂志》 2013年第4期
     1.6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石斛试管苗炼苗期。幼苗感病后初期在叶或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坏死斑,几天后整个叶基部变黑。该病的特征是叶基腐烂,有臭味,叶尖一般无症状,镜检病部有溢浓现象。据报道石斛属细菌性病害的病原有2种,为欧氏杆菌Erwimia carotovora subsp. carotovora和菊花欧氏菌E. chrysanthemi [3],但为害铁皮石斛的是哪一种尚不清楚。细菌性病原一般通过根茎部伤口或是叶气孔侵入,基质和大棚湿度大、栽培过密、高温等均易发生此病。此病以铁皮石斛上最为常见,在兜唇石斛、金钗石斛、齿瓣石斛和晶帽石斛等在幼苗期偶有发生。

    1.7枯萎病笔者在西双版纳栽培石斛上发现一种新病害,主要为害幼苗和叶片,叶片和茎基部染病初期为水浸状斑点,然后扩大成腐烂状,发病叶脱落。该病的症状与石斛茎基腐和疫病类似,主要区别是枯萎病根茎部输导组织呈紫色或褐色,后期新苗在发病处断落枯死,发病严重时导致减产,甚至绝产。经鉴定病原为镰孢菌属Fusarium sp.真菌。铁皮石斛、兜唇石斛、齿瓣石斛和晶帽石斛上均发生此病害,发病率在20%左右,金钗石斛发生较轻。

    2病害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

    2.1发生特点石斛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,生长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。多数药用石斛在野生状态下为附生植物,大量气生根暴露于空气中,石斛、附生的岩石、树木及周围的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430 字符